為交流探討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技術路徑和 *** ,助力江蘇省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近日,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專委會召開技術研討會。會議由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專委會主任委員孟微波主持,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施建石出席會議并致辭,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副理事長閭國年出席會議,來自江蘇省相關高校、科研及測繪地理信息單位的技術人員近8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施理事長在致辭中指出,測繪地理信息管理職能歸并自然資源部門后,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已經成為自然資源管理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新的治理體系下,自然資源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對自然資源的調查、監測、評價、勘測、修復等服務支撐。測繪地理信息是基礎性工作,多年來構建了統一的空間定位基礎設施,積累了豐富的基礎數據資源,形成了完善的航空航天遙感應用技術體系,擁有一支特別能戰斗、專業素質高的隊伍,能夠在空間定位、邊界確定、系統平臺構建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已經為自然資源調查、“多規合一”試點、不動產登記等自然資源管理相關領域提供了積極有效的服務。面向新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兩服務、兩支撐”職責和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應加強測繪地理信息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動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服務江蘇省委省 *** 工作大局。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研討會特邀河海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數字綠土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和生產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不同的專題進行了有關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方面的技術報告。
河海大學教授王紅作了題為《基于多源多時相遙感影像的自然資源變化監測》的專題報告。提出:森林生物量的準確估算對全球的碳循環和碳儲量研究意義重大。傳統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今大面積、長時序的生物量動態監測的要求。而無人機和便攜式移動激光雷達能夠快速對一定范圍內的森林三維結構參數進行高精度測量。報告闡述了通過激光雷達來獲取大量可靠樣本,與完整地表覆蓋的遙感影像數據相結合,從而提高生物量估算精度和優化野外采樣工作的可行方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晨作了題為《典型水域生態系統監測》的專題報告。報告圍繞自然資源部對水資源調查監測工作開展的新要求,以江蘇省江淮生態經濟區水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從監測調查要素遴選、不同水生態系統類型的規模與分布變化、水質與生態綜合評估、人類活動影響等方面開展多維度研究,為“十四五”期間水資源調查監測在江蘇全省尺度的全面展開提供了關鍵指標、關鍵技術方面的借鑒與思考。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楊禮平作了題為《江蘇省礦產資源調查技術實踐》的專題報告。報告從礦產資源概況、工作任務、技術措施、成果初步應用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江蘇省礦產資源調查工作開展情況和技術實踐,以及礦產資源調查成果在 *** 部門統籌資源開發、生態保護和履行全民所有礦產資源資產所有權職責中所起到的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潘賢章作了題為《土壤調查采樣 *** 及制圖技術》的專題報告。報告指出:土壤調查是解密土壤復雜體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過野外勘察和描述、采樣和實驗室分析,廣泛獲得土壤信息,進行分類制圖,從而為資源、環境、農業生產等提供大數據支撐。報告圍繞土壤調查規范 *** 及最新技術進展,詳細介紹了土壤調查采樣 *** 及相關制圖技術。
北京數字綠土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徐光彩作了題為《激光雷達技術及其在林業上的應用》的專題報告。報告指出:激光雷達(LiDAR)技術能快速精準刻畫植被地形三維結構,極大提高了傳統森林資源調查的工作效率。報告圍繞LiDAR 技術的發展、林業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 *** ,詳細介紹了激光雷達技術及其在林業上的應用,并以當前主流輕小型激光雷達為例,展示了激光雷達技術的典型應用場景。
技術研討會緊密結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重點難點問題,交流了經驗,開闊了思路,對做好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服務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會后,與會人員參觀了無人機機載LiDAR、便攜式激光掃描儀等新型森林資源調查監測設備,通過園區企業開發的創新產品,沉浸式體驗了“中國 *** 建黨百年紅色之旅”。
本次研討會由南京市棲霞區人民 *** 、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主辦,南京市棲霞區人民 *** 仙林辦事處、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專委會、江蘇省地理信息產業研究院、江蘇省地理信息產業園蘭德園區、江蘇省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會聯合承辦,北京數字綠土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蘭德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為本次研討會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