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去年5月國務院定下的目標,今年應基本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完成市縣以上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初步形成全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在完成這一目標的同時,國家還反復強調規劃需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城鄉發展規律,提高科學性。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這場“規劃大考”為業界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此時,四川提供了一個新的想法:在‘多規則統一’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信息等手段,制定可用、有效、易用的土地空間規劃。
01統一大數據規范標尺
在中國原有的規劃體系中,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功能分別屬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原土地資源部。現在這兩個系統是一體的,需要整體考慮的要素和數據量不僅僅是翻一番。同時,多規劃一體化后,從各個領域到土地空間規劃的進入者數量大幅增加,難以統一各自的優勢和參考標準,也增加了綜合土地空間規劃的難度。四川希望通過與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同濟研究所)和騰訊的三方合作,為全國土地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四川模板和經驗。6月22日,四川省自然資源部土地空間規劃局、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同濟)與騰訊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土地空間規劃和位置大數據領域合作,圍繞土地空間規劃、規劃管理和城市建設信息資源,建設省土地空間規劃大數據評價決策應用試點,幫助四川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的土地空間規劃體系,為智能城市建設奠定基礎。對城市時空的動態感知已成為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建設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缺乏動態時空數據的有效支持仍然是城市規劃和建設面臨的首要挑戰。過去,土地空間規劃是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評分等定性方式進行的,然而,由于不同地區和參與者的評價標準不同,缺乏大量、真實、多樣化的時空數據作為支持,很難在不同地區之間進行水平比較。這個問題在城鄉規劃加突出。因此,國家沒有頒布太詳細的土地空間規劃標準,而是為當地留出了足夠的獨立空間。騰訊和合作伙伴所做的就是對這一頭號挑戰產生影響。騰訊希望,借助對時空大數據的深入了解,通過四川的試點工作,為土地空間規劃提供了相對統一的參考尺度。這種利用互聯網數據網數據構建規劃指標體系的方式還沒有先例。騰訊位置服務總經理牟磊告訴泰伯:通過四川試點,騰訊和合作伙伴試圖通過橫向比較建立覆蓋全國的大數據尺度,找到規則和標準。尺度不僅將服務于規劃階段。牟磊介紹,騰訊將建立一個獨立的評估系統,通過跟蹤城市規劃、著陸和維護完整的生命系統,直觀地顯示規劃著陸前后的差異,并評估整體效果。當然,建立對新事物的認可和可信度需要時間,也很難獲得行業的認可。穆雷承認:騰訊將通過產品迭代不斷完善其服務能力。它還贊揚了四川省敢于成為世界之一的決心和勇氣,感謝他們愿意整合同濟院和騰訊,三方一起討論。
02生動數據催生規劃新趨勢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業內專家告訴泰伯。com,更高精度的空間和更高頻率的時間是時空數據的主要演變方向。隨著時空大數據越來越生動,也影響了國土空間規劃的整體趨勢。基于圖形計算、分布式計算等技術,目前的土地空間規劃可以以龐大生動的數據計算為基礎,利用更多樣化的數據計算更大的空間,從角度優化城市的整體空間分布。
空間數據可分為山、河、湖、海、城市建筑等相對靜態的地理空間數據空間數據,以及相對動態的地理空間數據,如人流和交通流量。前者是恢復現實世界的數字圖像,后者是恢復人類社會活動的規律。牟磊說,結合這兩種空間數據,我們可以形成對城市動態時空的感知,然后發現城市經濟和社會運作的內在規律,找出空間規劃中不夠優化的地方,從而為城市監管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
這也對時空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多源異構數據的集成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IS、大數據、展示能力缺一不可。牟蕾解釋,中國幅員遼闊,包括道路、樓體、山體、自然環境、城市設施、地下管線、人文活動等在內的空間大數據相當復雜和海量。因此,數據從采集到更新是非常龐大的復雜過程,更新頻率越高,數據越“鮮活”,難度越大。在此基礎上,將這些大量的多源異構數據集成匹配,放入同一產品的可用平臺,并在同一圖片上組織呈現,這也是對運營商實力的相當考驗。但更大的挑戰仍然在于數據的應用水平。牟磊說:面對大量的數據,如何探索其內部規律,發現應用價值,建立預測現實世界風險和機會的能力?這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處理和算法來實現。城市里有很多問題,算法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有不同的要求。算法很難適應不同場景的應用,對公司的技術水平有很高的要求。騰訊有勇氣挑戰這些問題,自然有自己的信心。騰訊的位置服務本身有一個強大的數據收集過程系統支持。除了傳統的低頻地理信息收集 *** 外,它還通過騰訊的大數據生態系統向人們轉移數據。騰訊優秀的研發工程師團隊保持了算法的更新和迭代,使我們的技術能力保持在領先水平。牟磊說。在本次簽約活動中,騰訊首次展示的騰訊城市示范中心也通過真實、豐富的地理數據、實時、大量的場景界面、直觀、可分析的應用中心,反映了騰訊在時空數據領域的實力。
03自然進入國土大數據
對于騰訊“入局”國土空間規劃領域,不少業內人士感慨,又多了一個“跨界”選手。但騰訊顯然并不認為自己是“跨界者”。
在土地空間規劃領域,主角仍然是具有專業規劃能力的企業事業單位。牟磊說:騰訊不想解決規劃問題,但希望充分發揮互聯網企業的大數據和云計算優勢。通過這個土地大數據系統,它可以幫助更多有規劃能力的單位成為他們的助手。
在牟磊看來,做土地大數據實際上是一個自然的過程。2018年國慶前一天,騰訊宣布了新的組織結構調整,將原來的7個業務集團整合成新的6個業務集團,被馬化騰稱為邁向未來20年的新起點。新成立的云和智能產業業務集團備受期待。可以看出,騰訊非常積極地參與了智能城市和數字化建設。Pony也多次提出,騰訊應該成為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助手。牟磊說:正是因為時空數據在整個城市數據基礎和連接器中發揮著作用,騰訊的定位服務才會以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城市助理的身份進入這一領域。然而,面對騰訊的積極態度,許多從自然資源地圖等業務進入土地空間規劃的地理信息企業不可避免地感到緊張:大工廠進入局,測繪地信企業還有多少空間?對于這個問題,牟磊的回答是:騰訊仍然需要與測繪地信公司合作,結合各自的優勢,探索更多的應用場景。她說,盡管互聯網公司在時空數據動態更新方面更有優勢,但GIS數據編譯模塊和空間分析能力也是企業在耕地、林草、海洋、礦產等細分領域的巨大優勢。在這方面,互聯網企業很難超越多年的深細分領域GIS同時,牟蕾認為,隨著城市管理數字化和整合的趨勢,地理信息產業將帶來巨大的積極影響。當然,更多樣化的需求也對地理信息從數據收集、集成到分析和顯示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復雜的要求。每個人都在前進。在地信行業,我們看到社會分工的垂直領域越來越薄,每個小細分領域都有非常垂直和獨特的企業。牟磊說:騰訊一直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希望把自己的能力聚集在一起,做好 *** 、企業等合作伙伴的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