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誤差
源誤差是指數據采集和錄人中產生的誤差,包括:
(1)遙感數據:攝影平臺、傳感器的結構及穩定性、分辨率等。
(2)測量數據:人差(對中誤差、讀數誤差等)、儀差(儀器不完善、缺乏校驗、未做改正等)、環境(氣候、信號干擾等)。
(3)屬性數據:數據的錄人、數據庫的操作等。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4)GPS數據:信號的精度、接收機精度、定位 *** 、處理箅法等。
(5)地圖:控制點精度,編繪、淸繪、制圖綜合等的精度。
(6)地圖數字化精度:紙張變形、數字化儀精度、操作員的技能等。
2.處理誤差
處理誤差是指GIS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時產生的誤差,如在下列處理中產生的誤差:
(1)幾何糾正。幾何糾正所用控制點的精度、糾正的數學模型精度是產生這類誤差的主要原因。
(2)坐標變換。控制點的布局、精度、轉換的數學模型是產生這類誤差的主要原因。
(3)幾何數據的編輯。在編輯過程中,節點、線的移動,交點的增加刪除移動等都會產生編輯誤差。
(4)屬性數據的編輯。屬性取值的合理性是主要誤差產生原因。
(5)空間分析,如多邊形疊置等。疊加算法的自動取舍、誤差容限的給定是主要原因。
(6)圖形化簡,如數據壓縮。壓縮算法是主要原因。
(7)數據格式轉換。數據格式轉換會丟失數據信息,如拓撲關系信息屬性信息等。
(8)計算機截斷誤差。與算法規則有關。
(9)空間內插。與內插的算法有關,與數據點的分布有關。
(10)矢量柵格數據的相互轉換。與算法有關,與二值化和細線化有關。二值化和細線化會影響線的中心位置的確定。柵格分辨率也是影響因素。
3.傳播誤差
傳播誤差是指對有誤差的數據,經過模型處理,GIS產品存在著誤差。誤差傳播在GIS中可歸結為三種方式:
(1)代數關系下的誤差傳播:指對有誤差的數據進行代數運算后,所得結果的誤差。
(2)邏輯關系下的誤差傳播:指在GIS中對數據進行邏輯交、并等運算所引起的誤差傳播,如疊置分析時的誤差傳播。
(3)推理關系下的誤差傳播:指不精確推理所造成的誤差。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8f2d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