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地質災害防治屬事業單位,以及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錄一覽:
- 1、地礦局屬于什么單位
- 2、地質災害屬那級所管
- 3、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
- 4、遼寧省地質局屬什么性質單位?
- 5、地質災害評估是屬于什么單位
- 6、重慶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是重慶市國土資源局下屬事業單位嗎?
地礦局屬于什么單位
地礦局屬于事業單位,其職能是:1、組織制定礦產資源管理配套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2、組織編制并實施礦產資源的調查評估;3、監督、檢查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4、組織實施并指導采礦權的招標、拍賣;5、組織監測、防治地質災害和保護地質遺跡;6、組織開展礦產資源的科技工作和對外合作與交流。事業單位是由國家行政機關舉辦,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
地礦局屬于事業單位,其職能是:1、組織制定礦產資源管理配套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2、組織編制并實施礦產資源的調查評估;3、監督、檢查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4、組織實施并指導采礦權的招標、拍賣;5、組織監測、防治地質災害和保護地質遺跡;6、組織開展礦產資源的科技工作和對外合作與交流。事業單位是由國家行政機關舉辦,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
地質災害屬那級所管
一般都是地質局管的。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國土資源部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根據國家國土資源調查規劃,負責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并向社會提供公益 *** 。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地質調查、科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機構,是擁有專業化地質調查隊伍的事業實體,是國家地質基礎信息資料等公益性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者,通過地質調查、地學科技創新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
國土資源部通報 2011 年第 71 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今年以來,國務院領導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特別是國務院第 157 次常務會議對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總體部署。2011 年 6月,國務院印發了 《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重點工作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各地和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 《決定》,大力推進防治體系建設,著力加強汛期防范工作,并取得了明顯進展。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 《決定》的同時,認真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防治體系建設和年度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我部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結合相關部門和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部門工作開展情況,對 《決定》貫徹落實和 2011 年地質災害防治情況進行了認真梳理總結。現將有關情況予以通報。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及其特征
截至 2011 年 12月20日,2011 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15620 起,其中滑坡11474 起、崩塌 2299 起、泥石流 1380 起、地面塌陷 352 起、地裂縫 86 起、地面沉降 29 起。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 117 起,243 人死亡,32 人失蹤,137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 40 億元。全國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403 起,避免人員傷亡 3.5 萬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7.2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接近一半,死亡失蹤人數降至不足十分之一; 與過去 5 年同期平均數相比,發生數量相當,死亡失蹤人數降至不足三分之一。今年的地質災害特點如下:
一是誘發因素以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為主,累計 13092 起,占總數的 90%。9月份,陜西、四川等省連續出現較強降雨過程,局部地區出現多日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 1765 起,造成 72 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財產損失 14 億元。
二是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全國共計發生11474 起,占總數的73%。滑坡規模以中小型居多,在強降雨條件下呈現群發性。如 9月18日,汶川地震影響區的南江縣受降雨影響,引發地質災害 765 起,造成 14 人死亡失蹤,多處基礎設施受損。
三是地質災害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主要發生在中西部山地丘陵區,其中山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云南、陜西等 7 省 (區)共發生 12815 起,造成 227 人死亡失蹤,分別占總數的 82%和 83%。
四是主汛期地質災害多發,從 6月至 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15072 起,累計造成 217 人死亡失蹤,分別占總數的 96%和 79%。
各地通過組織開展排查巡查復查工作,共確認新生地質災害隱患點 1.9 萬處,威脅人員 76.4 萬人。對威脅人員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點,及時開展了應急處置,并納入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體系。
二、防范工作部署早落地實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質災害防治的更高價值準則。
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時。2011 年 2月召開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趨勢預測會商會,分析形勢,判斷趨勢,確定防范重點。3月下發通知,提出總體工作要求。4月召開全國汛期防治工作視頻會議,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5月啟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為社會公眾和相關部門提供防災信息。7月根據防災總體情況,召開緊急視頻會議,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等。今年以來,我部針對降雨、雨雪冰凍、融雪等發出防災通知 30 余次,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共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會議129 次,發出通知 1653 份。
二是檢查指導突出重點。在汛期防災關鍵時期,部領導親自帶隊赴汶川、三峽庫區、西南山區、西北黃土地區指導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11 年我部共派出50 多個由部領導、司局長帶隊的工作組,汛期啟動了 7 大片區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長期駐守 18 個重點省份開展巡回檢查。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共組織開展督促檢查407 次,組織專 業 技術 人員 4.1 萬 人 指 導 各 地 開展 地質災害 隱患 排 查 巡 查 復 查工作。
三是監測預警及時準確。國土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下發文件,進一步推進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服務工作。共 *** 預警產品 153 份,通過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發布,新增國土資源手機報、微博空間等手段,向社會公眾及時發布信息。
四是應急處置科學有效。針對突發地質災害,我部派出 30 個應急工作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派出 3106 個工作組,協助地方 *** 和有關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全年沒有出現次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和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堅持做好應急值守工作,共 700 多人次參與應急值守,報送有關信息 600 多條。
三、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通過加強群測群防、預警預報、科學研究和教育培訓等工作,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提升。
(一)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加強
一是通過開展以縣 (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有組織、有經費、有規劃等的 “十有縣”建設,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目前,全國 “十有縣”總數達到 1337 個,覆蓋 95%以上的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
二是專業技術力量不斷加強,全國共有地質災害應急專家 2500 人分布在各省(區、市)指導防治工作,3520 家地質災害防治資質機構共計 10 多萬人承擔著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今年累計有 4.1 萬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核查、應急處置宣傳培訓工作。
三是依托專業防治機構開展防治技術研究。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試驗基地建設、地震擾動重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范與生態修復、重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應急救災關鍵技術研究、汶川地震帶科學鉆探等一批科研項目的開展,為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四是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普遍提高,通過廣泛宣傳培訓,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深入人心,進入千家萬戶,干部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得到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得到提升。我部全年針對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單位開展防治施工與監理培訓班 38 期,共有 300 家單位、8000 多人參加培訓。
五是各地加強了群測群防隊伍建設,目前,全國群測群防監測員已從前幾年的10 萬名增加到 35 萬名,他們在汛期看守著 20 萬處隱患點,不畏艱險、不分晝夜、用心監測、及時預報,在最困難、最危險的環境中執行著最崇高的生命任務。2011年全國成功避讓地質災害 400 多起,避免 3.5 萬人傷亡。
(二)綜合采取防治措施,有效消除地質災害威脅
我部積極指導各地在扎實做好監測預警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實施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手段,徹底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威脅,通過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建設工作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地質災害防治。
一是通過工程措施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各地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共實施2260 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消除了威脅 87.8 萬人的地質災害隱患,可保護經濟財產240 多億元。部分已完成的防治工程在應對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 2010 年 8月13日爆發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四川省綿竹市清平鄉文家溝,通過實施科學的治理工程,在今年雨情水情比去年還復雜的情況下,成功阻止了泥石流災害再次發生。
二是通過搬遷避讓有效規避地質災害。各地結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等開展受威脅群眾的搬遷避讓工作。今年全國共實施 6438 處 28.1 萬人的搬遷避讓。福建省將 “造福工程”搬遷避讓與地質災害防治相結合,計劃通過兩個階段的努力,實現 13 萬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搬遷避讓,目前已完成之一階段的搬遷任務。陜西省則結合陜南地區生態移民工程,計劃用 5 ~10 年左右時間,將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 60 萬群眾逐步搬遷至安全地帶。
三是積極探索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各地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組織機構和責任管理制度創新,技術力量和保險制度引入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廣西梧州市積極探索治理與搬遷避讓相結合的辦法,將地質災害防治與舊城改造、新農村建設、土地開發利用、市政建設、城市景觀改造、城鄉增減掛鉤相結合,由點及面,化被動防災為主動防災,既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百姓所受的威脅,又通過建立新的社區讓百姓安居樂業。江蘇鎮江、甘肅蘭州、重慶、山西靈石等地 *** 積極引導、吸引社會技術力量和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
四、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 《決定》
《決定》作為新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得到各地黨委 *** 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貫徹落實工作深入推進。
(一)地方黨委 *** 狠抓落實
各級地方黨委 *** 狠抓 《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的貫徹落實工作,加大機構、人員和經費保障力度,加強具體防治任務部署,加強演練培訓等手段運用。一是從組織機構上,全國已有 24 個省 (區、市)明確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27 個省 (區、市)明確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機構,224 個市及近1000 個縣加強機構建設。山東、陜西、甘肅等省已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領導年度考核內容。二是從經費投入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 50 多億元,是 2010 年的 2.1 倍,其中四川、云南、陜西、重慶、廣西、山西等省財政大幅加大投入力度。三是措施落實上,各地加緊部署調查工作,廣東省提出開展全省山區重點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威脅 100 人以上及飲用水源地等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詳細勘查目標。四是應急演練上,2011 年全國共組織開展不同規模地質災害演練 2563 次,參加人數達到 100 多萬人。通過演練示范,險情出現時,地方決策果斷,避險路線場所明確,防災減災效果明顯,對今年因災死亡失蹤人員減少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培訓教育上,各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大力開展防治知識宣傳與培訓。四川省在汛期培訓群眾 200 多萬人,浙江省組織專家深入基層開展 “送一套書、貼一幅畫、放一部片、講一堂課”的地質災害防治 “四個一”活動,對 10000 多名群測群防監測員開展培訓。安徽省開展 “六個一”貫徹學習 《決定》活動,編制 《學習問答30 題》,對 《決定》 進行深入解讀和宣傳。
(二)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
各相關部門全力支持,認真組織開展相關領域內的地災防治,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和技術力量投入力度,部門分工協助的防治機制進一步完善。一是中編辦積極支持,我部在相關司局和直屬事業單位分別加掛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和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牌子,配備專門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二是財政部進一步加大了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由 2010 年的 14 億元增加到 25 億元; 交通運輸、鐵路系統分別投入資金 16.6 億元和 10 億元,開展 6585 公里國省干線公路和鐵路沿線山洪地質災害防治; 民政部、財政部加大地質災害救災資金投入。三是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旅游、能源等部門在制定實施有關規劃和工程建設過程,重點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易災地區生態環境評估和監管,國務院三峽辦積極推進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內容的實施。四是水利部先后派出 19 個檢查組赴各地督促檢查山洪災害的防御及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工作; 氣象部門在重點地區建設 1300 個鄉鎮自動氣象站、5000 個暴雨監測站,加強雨情動態監測; 鐵道部組織開展鐵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重點排查。五是 *** 和武警部隊積極參加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援,共出動兵力 10526 人、民兵預備役 11972 人、車輛機械 1420 余臺、直升飛機 11 架,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累計轉移、解救群眾 2.9 萬人。
五、精心謀劃,扎實做好下一步工作
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且我國地質地貌復雜,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還需一段時間,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們將在謀劃長遠的同時,扎實做好當前工作。
一是繼續做好 《決定》的貫徹落實,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繼續深入貫徹落實 《決定》,積極主動指導、督促各地制定相關貫徹落實意見和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將目標、任務、措施落實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 《決定》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配合國辦開展 《決定》貫徹實施的督促檢查。繼續開展以提升縣級防治能力為目標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規范化建設,開展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編和調查評價、防治工程等技術規范編制工作,加強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
二是編制實施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加強防治項目的實施。《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全國地質災害防治 “十二五”規劃》已征求相關省和部門意見,將盡快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報國務院,同時我部將積極配合發展改革委、三峽辦組織實施好 《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內容。
三是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防治,扎實做好明年防治工作。通過會商、動員、檢查等部署開展年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好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在做好常規性工作的基礎上,加大對地震災區、三峽庫區等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力度,指導各地做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更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附件: 2011 年各省 (區、市)地質災害防治情況統計表 (略)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遼寧省地質局屬什么性質單位?
遼寧省地質局屬遼寧省人民 *** 管理的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以下為該單位資料:
遼寧省地質礦產勘查局,成立于1958年,現為遼寧省人民 *** 管理的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全局下屬縣團級單位21個,現有在職職工4689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415人,其中教授級高工(研究員)116人,高級工程師536人,工程師860人。全局資產總量10億多元。
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力地支持了遼寧省的經濟建設和全國的經濟發展。在遼寧省先后發現110種礦產,已探明儲量的礦產70多種。其中鐵、硼、菱鎂礦、玉石、滑石、金剛石等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探明礦床428處。聞名全國的瓦房店金剛石礦、排山樓金礦、海城滑石礦、大石橋菱鎂礦、岫巖玉石礦、寬甸硼礦等都是遼寧局最早發現的,這些大型礦床的勘查開采為遼寧省的經濟發展做出和正在做出巨大的貢獻。
2000年屬地化管理以來,在遼寧省委、省 *** 的領導下,局黨組抓住機遇,憑借其雄厚的技術優勢和裝備優勢,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在地質找礦、地熱勘查、區域地質調查、災害治理、環境治理、災情預報、修建地下水庫、化驗測試、地質工程等專業技術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完成國家下達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地質勘查任務的同時,根據遼寧省經濟發展的需要,發揮技術優勢,做大地質勘查主業,在省委、省 *** 開展的“突破遼西北戰略”、“朝陽找礦行動”等活動中,為遼寧省找到了一大批可供開發的礦產資源。在地質災害預報、地質災害防治、災害治理、環境治理和地質工程等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
近年,遼寧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把握區域經濟發展和地質勘查新體制、新機制給地勘隊伍帶來的新機遇,統籌公益性地質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努力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農業地質調查、海岸帶地質調查、菱鎂資源勘查規劃和遼西嚴重缺水地區找水、地熱勘查等項目的成功實施,為解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服務于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地質勘查工作積極擴大對外合作領域和范圍,與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等礦業公司等合作勘查金剛石礦、遼南金礦和阜新至錦州一帶金礦后,又走出到蒙古、印尼、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地質勘查工作。
遼寧省地礦局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中心,弘揚“敬業、誠信、創新、至善”的團隊精神,在局長于文禮的領導下,積極探索,銳意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按照“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快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繁榮地勘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富庶、文明、幸福的地勘隊伍。
回顧過去,遼寧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在共和國建設過程中肩負了開路先鋒的光榮使命,為遼寧的經濟發展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展望未來,遼寧省地質礦產勘查局任重道遠,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遼寧省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遼寧省地質礦產勘查局業務范圍
1. 承擔國家和省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礦產勘查業務工作.
2. 承擔遼寧省戰略性礦產勘查評價工作.
3. 承擔并組織實施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和專項防治工作.
4. 負責遼寧省的成礦區劃和資源潛力評價工作.
5. 對全省的地下水質進行評價,監測,保護工作.
6. 負責管理局屬21個單位.
地質災害評估是屬于什么單位
最早的時候地質災害評估都是事業單位,一般都是當地搞區域地質調查的單位、省國土廳下屬單位,原先的資質都是在國土資源部申請的,后來單位多了,乙級、丙級資質可以在各省申請,現在單位性質也多元化了,事業性質的、企業性質的都有。一般咨詢當地國土部門就能知道。
重慶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是重慶市國土資源局下屬事業單位嗎?
此單位是原重慶208地質隊的一個設計院,近年來效益不錯,項目挺多的,在208眾多下屬院系(如:地礦院,巖土院,水環院等)中,算是最牛的啦~!
地質災害防治屬事業單位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地質災害防治屬事業單位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