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航空攝影測繪報告怎么寫,以及航空攝影測繪報告怎么寫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錄一覽:
地形測繪的報告怎么寫?
《技術報告》一般需要包括下述內容:
1 概述
2 技術標準
3 坐標及高程系統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4 資源配備
4.1 儀器設備配備
4.2 人員配備
5平面控制測量
5.1 四等GPS網測量
5.2 一級GPS網測量
6 四等水準測量
6.1 技術要求
6.2 測量結果
7 地形測量
7.1 圖根點測量
7.2 外業測圖
7.3 內業成圖
8 附件
9 提交資料
測繪論文怎么寫?標準格式又是什么樣的呢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引起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測繪行業逐步實現了從模擬法向數字測繪體系的轉變,并與遙感、空間定位和地理信息相結合,奠定了傳統的測繪行業向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傳統的測繪產業應抓住機遇,以高新技術為依托,實現傳統的測繪生產向數字化生產的轉變,進而為建立數字化規模生產、并最終形成數字化生產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礎。
1 測繪技術的發展方向及測繪行業的產業特征
1.1 測繪技術應屬于信息技術
傳統的測繪技術領域包括大地測量技術、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地圖制圖與制印技術、海洋測繪技術以及測繪儀器制造技術等。當代測繪高科技主要是空間定位技術、航空和衛星遙感技術、地面一體化測量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通信技術和系統技術而帶來的上述技術的集成。它是以研究地理信息為主要目的,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對地理信息的幾何物理性質的探討,研究地理信息的度量 *** ,研究地理信息如何產生、提取、變換、檢測、傳遞、存貯、識別和處理,以及研究如何表達和應用地理信息等這些均屬于當代信息科學的研究內容。凡是用信息科學的原理和 *** 與信息打交道的技術均應稱為信息技術。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測繪技術應該屬于信息技術范疇。測繪技術的現代化發展方向要
以信息技術為發展方向,這就是當前測繪科技的發展戰略。
1.2 測繪行業屬于信息產業范疇
測繪行業應該屬于第三產業中的信息產業范疇。因為,一是測繪業務的基本內容都是為地理信息的獲取、處理、表達等提供服務;二是測繪產品具有知識性和決策依據屬性的信息產品;三是測繪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信息技術范疇;四是測繪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即測繪商品的商品屬性)。因此,測繪生產應該是一種以信息產品的交換為目的的特殊商品生產。測繪行業屬于第三產業的信息產業這不僅是理論上的劃分問題,而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實踐中應當把它真正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
1.3 測繪工作重點向開辟信息市場轉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測繪生產管理方式從生產事業型
向生產經營型轉變。測繪生產單位承擔指令性任務的比重逐步縮小,而計劃外的開發性任務將大量增加,城鄉建設與規劃國土的全面規劃與整治、資源的調查與開發、環境監測與保護等對測繪技術和測繪產品提出更迫切的要求,這些因素必將導致測繪市場的活躍。
測繪市場包括測繪信息市場和測繪技術市場兩個方面。測繪信息市場側重于測繪信息產品在社會和經濟領域內的交換和流通,測繪技術市場側重于直接利用測繪技術進行有償服務。可以預見,今后用戶需要測繪市場提供的不僅是線劃圖產品,還要有影像產品;不僅是模擬產品,還要有數字產品、專題產品、硬件產品、軟科學服務、動態信息等,都需要測繪行業自己去開拓。
2 測繪單位應采取的對策
2.1 測繪單位要理順產業結構
測繪高科技的發展,打破了測繪行業的傳統分工。地理信息產業應當擺脫經典測繪的組織和
結構模式,尋找更好的優化組合與分工,應按地理信息產業的特點,形成從數據采集加工、建庫、產品提供、維護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成立能快速生產、提供地理信息數據的部門。當前,在測繪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與其許多相關專業集成向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要發展GPS、RS和GIS(簡稱3S)技術,需要跨部門、跨行業的聯合,關起門來發展等于孤立自己。要學會在既聯合又競爭的環境中求發展的機遇和技巧。
2.2 引進和培養能夠適應信息產業需要的人才
要發展信息產業,必須要有高科技的人才。傳統的測繪行業分為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地圖制圖和地圖制印等專業。高科技的發展沖破了傳統的分工,由于各類測繪高科技系統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很多操作可作為“傻瓜”式的操作。學會按鍵操作比較容易,如GPS接收機,只需花1~2小時即可學會操作,但要解決GPS數據中出現的問題,就需要一定的理論水平和研究水平。也就是說操作越來越簡單,而解決關鍵問題卻越來越復雜。在引進和培養人才中,注意研究人才和實用人才的合理搭配,使人才的結構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效能。就專業而言,主要引進和培養“3 S”及其集成的人才。與此同時,還要注意人才的知識和技能的及時更新。
3 測繪行業的主要技術政策
測繪高科技的發展,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導致測繪行業擺脫經典的測繪產業的組織和結構模式,但今后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測繪新技術體系不可能完全替代測繪生產中的常規技術體系,即常規測繪技術仍將在測繪生產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測繪單位和測繪科技工作者必須把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和常規測繪技術的改造放在主要地位,要在常規技術和新技術之間,建立起一種適合本單位實際的過渡體系。
實現測繪生產從模擬向數字化的轉變,不僅僅是將模擬圖轉換為數字圖,而是實現基礎地理信息從采集、存貯、管理到產品輸出整個流程作業方式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系統的、整體的。所以,測繪單位必須進行總體規劃、分步實施,作為一個系
統工程全面加以實現。當前,測繪單位首先要全面完成常規測繪技術向數字化和自動化方向過渡的技術改造。
3.1 組建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建立1∶500~1∶10 000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地籍測量、地下管線測量等需要的機助成圖系
統,應有數據庫、圖形庫編輯功能,能夠和野外觀測電子手簿實現接口。只有這樣,才能在新一輪的更新基本圖中,全面實現航測數字化成圖(局部地區不排除全野外數字成圖),并建立全站儀、電子手簿在野外直接對數字地圖進行修測(大面積集中修測亦可采用航測數字修測),使數字化成圖一體化。
各類工程圖施測,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放樣,市政工程的定線以及各種工程的竣工測量等均應
采用內外業一體化系統,其數據格式應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接軌。
3.2 建立部門 *** ,實現資源共享
盤片管理 *** 無法滿足信息存貯、使用的要求,同時為避免出現磁盤數據損壞、數據丟失、新老版本數據混淆現象,應在生產管理部門、數字化內業生產部門、圖檔管理部門之間建成計算機 *** ,通過計算機圖檔管理系統實現數字化內業生產調圖、歸檔到最終打印的自動化。
為有利于生產方式從采集到管理的轉換,應考慮建立本單位的局域網,實現各生產部門、生產
管理部門、檢查驗收部門、圖檔管理部門之間的計算機 *** 互聯,使各部門作業以數據流的方式進行運轉。
3.3 推廣GPS定位技術的應用
應用GPS定位技術為城市及各重點工程項目建立各等級的控制網和精密工程控制網,重點
掌握靜態相對定位原理、布網原則、精度要求和作業技術 *** 。學會網型的設計、儀器檢驗 *** 、外業數據采集和內業數據處理、坐標轉換、平差計算等問題的處理。
在城市規劃管理、市政管理、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災害監測、氣象學、土地管理等城市管理方面,GPS都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和市場機遇。
隨著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召喚,空間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測繪技術體系正在向以“3 S”技術為特征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轉變,測繪行業也正逐步向現代地理信息產業過渡和轉化。我們應當貫徹“加強測繪工作,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的精神,立足現在,展望21世紀,攜手并進,共創地理信息產業的未來。
航空攝影測量的測繪成果主要有哪幾種表達形式
航攝如果用膠片攝影傳感器,那直接成果就是航攝相片,然后進行空三解析等數據處理與糾正,生成成果。處理后的成果就有多種了,比如正射影像等。這一方面的主要特點就是介質是膠片。還有數字航空攝影,直接成果就是數字航攝影像,有航攝影響和衛星影像。按數字攝影測量糾正原理,生成數字影像。比如e都市的北京城區衛片,采用MAPABC提供的正射影像。google earth的小城市衛片通常是沒有經過多少處理的,只是做了少量糾正和航片拼接,可以對比下作為參考。
求測量實習報告
1 概述 1
1.1 測區概況 1
1.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2 已有資料情況 3
2.1 控制成果 3
2.2 地形圖資料 3
3 技術依據 3
4 成果主要技術指標和規格 4
4.1 坐標系統 4
4.2 圖幅規格 4
4.3 成圖精度 4
4.4 成圖 *** 5
5 控制測量 5
5.1 平面控制測量 5
5.1.1 D級GPS控制點的布設 5
5.1.2 D級平面控制網觀測 7
更大點位中誤差滿足精度要求。 12
5.1.3 圖根導線點的平面測量 12
5.2 高程控制測量 12
以上數據均滿足規范要求。 13
6 地形圖測繪 13
6.1 1:1000地形圖測繪 14
6.2 1:5000地形圖測繪 15
6.3 數字化作業要求 16
7 質量保證措施 17
8 上交資料 17
1 概述
1.1 測區概況
所在的測區位于老撾甘蒙省農波縣東北部,在老撾 *** 批準的勘察區編號為第38號,該區塊為長方形,WGS-84坐標范圍為左下角N=1902000,E=18481000,右下角N=1902000,E=18486000,右上角N=1909000,E=18486000,左上角N=1909000,18481000,面積為35 km2。
區內交通方便,有老撾著名的13號公路,全長1600公里,縱貫南北,連結柬埔寨和越南南方,是重要的交通干線。該公路南北向穿過礦區,向北380公里可達老撾首都萬象,再向北經瑯勃拉邦可達我國云南省勐臘;向南經巴色可抵柬埔寨和越南南部重鎮西貢。從他曲市有12號公路直達越南的斑社火車站,或再向北可達越南的榮市港,全程約280公里。礦區距甘蒙省省會他曲市約20公里,目前正在修建柏油馬路。湄公河是東南亞的主要河流,沿河北上可達老撾首都萬象和老撾的大部分省(市),亦可達柬埔寨和越南,但目前尚未很好開發,除見小船在江面上行駛外,未見大型船舶通行,但它是泰國和老撾之間運送旅客和物資的唯一水路通道。目前老撾沒有鐵路,主要運輸靠汽車,在通訊方面,可使用移動 *** 。
本區地勢平緩,植被茂盛,海拔一般在125m-150m左右,相對高差較小。主要有兩種地貌組成:一種是林地,另一種是耕地,兩者相間出現,林地中主要由密集的灌木組成,其中夾雜著高20m左右闊葉樹,另有一些勾藤和匍匐植物穿插其中,致使穿行非常困難;耕地主要為稻田,但該處的稻田一般都在雨季耕種,旱季則成平地,汽車可在其上行駛,很少有草本植物生長。
本區河流主要有湄公河。湄公河從礦區西側流過,系東南亞的主要河流。該河發源于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雜多縣的扎曲,流經云南省后稱瀾淪江,進入老撾始稱湄公河,向南經柬埔寨,最后從越南茶柴省注入南海。
本次測量范圍內主要為叢林和稻田并有少量的居民地分布,樹林比較茂密,給測量外業工作帶來一定難度。測區交通比較發達,農田內多有機耕路,地勢比較平緩,測區西邊有居民區分布,給外業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有利條件。
1.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 布設、施測量D級GPS控制點75個,繪制點之記75份;
(2) 測量、編繪1:1000比例尺地形圖3平方公里,共20幅;
(3) 測量、編繪1:5000比例尺地形圖35平方公里,共12幅;
(4) 施測已鉆孔位27個,放樣待鉆孔位2個。
2 已有資料情況
2.1 控制成果
測區內有2007年施測的四等以上GPS控制點5個,平面坐標系為WGS-84世界大地坐標系,高程系為WGS-84高程基準。成果保存在老撾嘉西鉀鹽開發有限公司,經實地檢測后,只有LB03與LB05點位保存完好。GPS聯測檢查LB03與LB05附和精度要求。
具體成果見表2.1-1
已有GPS控制點成果
表2.1-1
點名 北坐標 東坐標 高程 備注
LB3 1909818.516 483114.465 158.900 埋石點
LB5 1901995.679 480692.388 146.535 埋石點
2.2 地形圖資料
測區有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編制的1:10萬地形圖作為工作參考用圖。
3 技術依據
(1)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
(2) 《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1995),以下簡稱“圖式”;
(3) 《1:500、1:1000、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GB/T17160-1997);
(4) 《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以下簡稱“城市規范”;
(5) 《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GB/T 13977 -92);
(6) 《1:5000、1:10000地形圖圖式》(GB/T 5791-93),簡稱“圖式”;
(7) 《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CH1003—95);
(8) 《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2—95);
4 成果主要技術指標和規格
4.1 坐標系統
平面坐標系統采用由甲方提供的WGS-84坐標系,投影方式為高斯-克呂格投影,測區中央子午線為105°00′00〃。
高程基準采用甲方提供的LB03與LB05基準點,地形圖基本等高距為0.5米。
4.2 圖幅規格
圖幅規格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圖幅編號采用以公里為單位的圖廓西南角坐標。分幅圖的文件名采用圖幅編號,例如圖幅編號為4424-456,該圖幅文件名稱為:4424-456.dwg。
圖廓按“圖式”要求整飾。
4.3 成圖精度
1:1000地形圖測繪:
加密的等級導線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0.05m;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5mm;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4mm。
測站點相對于圖根起算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測圖基本等高距的1/10(±0.05m);高程注記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大于1/3等高距(±0.15m)。
1:5000地形圖:
圖上地物點對鄰近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超過±0.5mm;
高程注記點對鄰近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0.1m;
等高線對附近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0.25m;
特殊困難地區地物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和高程中誤差可放寬0.5倍。
4.4 成圖 ***
本測區采用RTK技術配合全站儀野外實測成圖,對于野外難以直接測量的地物通過鋼尺丈量該點與其它點的相關距離,室內計算機處理上圖。內業編輯軟件采用南方CASS6.1,并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分幅后整飾。
5 控制測量
5.1 平面控制測量
5.1.1 D級GPS控制點的布設
以測區2007年布設的四等以上GPS平面控制點為起算數據,布設D級GPS控制網作為測區基本控制網,共布設D級GPS點73點,連測已知點兩點。
D級GPS控制點布設至少有一個以上的通視點,以便于其它常規測量進行加密使用,各點之間的平均邊長不大于800米,相鄰邊長比不小于1:3。所有GPS點均選在交通便利、視野開闊、不影響耕種、便于長期保存及方便施工放樣的位置,點位周圍一般無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礙物(如樹木、建筑物等);選點困難的地方,允許存在高度角大于15°、但水平角總和小于20°的建筑障礙物或水平角總和小于30°的樹木障礙物(水平角以15° 以上部分為準);允許有高度角大于15°的柱狀障礙物(如電桿等)存在,但各柱狀障礙物的水平角之和不超過20°。點位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400米以上,離開電壓高于100千伏的高壓線150米以上,離開35千伏~100千伏高壓線100米以上,離開10~35千伏高壓線50米以上。
GPS控制點的編號 *** 采用 *** 數字順序編號,D級GPS點前面冠以“G”,起始號由G001開始。布設的D級平面GPS控制點設置永久固定導線點標志。圖根導線點的編號,采用 *** 數字順序編號,前面冠以“N”,圖根導線點用方木樁或鋼釘做為臨時性標志。
所有D級GPS均繪制了點之記,各點間的栓距一般有三個方向,栓距角在30°~120°之間,距離在50m以內的量取至0.01m;大于50m時,量至0.1m;無固定地物時,只繪略圖,不量栓距,在實地標注栓距和點號,書寫正規。
GPS控制點與地形圖疊加圖:
5.1.2 D級平面控制網觀測
D級平面控制測量采用靜態模式觀測,
(1) 采用GPS靜態模式的技術要求
D級平面控制點采用GPS觀測,接收機選用廣州中海達測繪儀器公司生產的 V8 GNSS RTK進行測量(編號分別為V8-0758830、V8-0758209、V8-0758334、V8-0758938),該儀器的標稱精度見下表
1、接收機精度
* 靜態后處理精度:平面:±2.5mm+1ppm
高程:±5.0mm+1ppm
* RTK定位精度:平面:±1cm+1ppm
高程:±2cm+1ppm
* 碼差分定位精度:0.45m(CEP)
* 單機定位精度:1.5m(CEP)
2、物理特性
* 核心控制芯片ARM9,內置64M Flash存儲器
* 體積 φ19cm×10cm
* 重量 1.1kg
* 抗2米自然跌落
* 內置雙槽雙鋰離子電池供電,不間斷更換電池
* 單塊電池容量1400mAh,電壓:7.6V,雙電池連續工作時間達10小時
* 可外接直流電,寬輸入范圍7~36V,內外電源自動切換
* 主機功耗:2W 3、環境
* 防水、防塵、防震 等級:IP67
* 工作溫度:-30℃~60℃
* 存儲溫度:-30℃~60℃
2008年1月初按《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1)》的要求,對四臺GPS分別進行了靜態試驗、RTK動態和天線相位中心一致性試驗。基線解算及平差計算分別采用了隨機軟件HDS2003。
GPS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見表
GPS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
項目 等級
觀測 *** D級
衛星高度角(°) 靜態 ≥15
有效觀測衛星數 靜態 ≥4
平均重復設站數 靜態 ≥1.6
時段長度(min) 靜態 ≥45
數據采樣間隔(s) 靜態 10
PDOP值 靜態 6
本次GPS外業測量共觀測44個時段,其中有效時段為42個,重復設站數遠大于規范要求,測量外業觀測均填寫了觀測手簿;觀測按照《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第10.5條有關規定執行。
(2) 基線解算的質量檢驗
三邊同步環坐標分量的限差符合下列規定:
對于四站以上的同步化觀測時段,在處理完各邊觀測值后,檢查一切可能的三邊環閉合差。
解算基線應在整個GPS網中選取一組完全獨立基線構成獨立環,各獨立環的坐標分量閉合差和全長閉合差符合下式的規定:
式中: ——環閉合差,
n——閉合環邊數;
σ——標準差。
(3) D級平面控制網平差計算
無約束平差中,基線向量的改正數絕對值滿足下式要求:
當超限時,認為該基線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線,剔除粗差基線,直至符合上式要求。
約束平差中,以高等級平面控制點作為起算數據,基線向量的改正數與剔除粗差后的無約束平差結果的同名基線相應改正數的較差符合下式的要求:
當超限時,剔除某些誤差較大的約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觀測數據共剔除7條基線,小于10%的要求。由于沒有最新衛星星歷文件,所以有兩個時段的觀測數據較差,重新補測了兩個時段。
二維約束平差結果提供各控制點的二維坐標,基線向量改正數,基線邊長、方位,坐標、基線邊長、方位的精度信息。平差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中央子午線為105°00′00〃,D級網聯測兩個已知點,分別為LB03、LB05。
經過基線解算計算,GPS網中相對誤差更大值為下表所示:
環型 基線 Ratio 中誤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離
同步環 LB03→G046.0425 6.2 0.0106 -630.3844 120.9620 -910.8724 1114.3180
G045→LB03.0425 99.9 0.0085 39.8971 -203.1490 670.6656 701.8929
G045→G046.0425 75.3 0.0061 -590.4894 -82.1735 -240.2018 642.7496
相對誤差= 5.93ppm Ws= 0.0146 ∑X=-0.0021 ∑Y= 0.0136 ∑Z= 0.0050 2458.9606
環型 基線 Ratio 中誤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離
異步環 G059→G052.0462 58.0 0.0066 316.2461 -10.0028 297.1463 434.0594
G059→G058.0463 30.8 0.0086 -393.4045 -4.8800 -316.4633 504.9158
G051→G058.0463 48.5 0.0082 27.2661 255.8972 -776.5541 818.0850
G051→G052.0462 99.9 0.0056 736.9253 250.7384 -162.9538 795.2877
相對誤差= 14.95ppm Ws= 0.0381 ∑X= 0.0085 ∑Y=-0.0360 ∑Z=-0.0092 2552.3480
絕對誤差更大值:
環型 基線 Ratio 中誤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離
同步環 LB03→G046.0425 6.2 0.0106 -630.3844 120.9620 -910.8724 1114.3180
G045→LB03.0425 99.9 0.0085 39.8971 -203.1490 670.6656 701.8929
G045→G046.0425 75.3 0.0061 -590.4894 -82.1735 -240.2018 642.7496
相對誤差= 5.93ppm Ws= 0.0146 ∑X=-0.0021 ∑Y= 0.0136 ∑Z= 0.0050 2458.9606
環型 基線 Ratio 中誤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離
異步環 G056→G058.0464 39.2 0.0073 -1278.4197 -378.7060 99.0640 1337.0074
G056→G050.0461 38.0 0.0095 -1042.3402 -715.1825 1351.9050 1850.8393
G059→G050.0462 50.2 0.0082 -157.3328 -341.3046 936.3857 1008.9899
G059→G058.0463 30.8 0.0086 -393.4045 -4.8800 -316.4633 504.9158
相對誤差= 7..30ppm Ws= 0.0281 ∑X= 0.0077 ∑Y=-0.0219 ∑Z=-0.0080 4701.7524
在WGS-84三維約束平差中,邊長相對中誤差更大的邊為:
G037→G038.0422 271.2246 -73.2015 450.9035 531.2581 0.0051
-0.0013 -0.0224 0.0016 0.0037 1: 104121
0.0006 0.0085 0.0005
G039→G036.0422 -148.2248 134.4643 -538.9441 574.9017 0.0057
-0.0091 0.0320 0.0050 0.0051 1: 100085
0.0013 0.0140 0.0007
滿足規范要求的相應等級的邊長相對誤差1/40000的規定。
最弱點平面中誤差
點名 x Y 正高(m) 平面中誤差
中誤差 (m) 中誤差 (m) 中誤差 (m)
G057 1905994.7928 485933.8403 145.1399 0.0038
0.0028 0.0026 0.0082
更大點位中誤差滿足精度要求。
5.1.3 圖根導線點的平面測量
GPS控制網不能滿足測圖需要的情況下,加密布設圖根導線。圖根導線點采用RTK直接測定,所選點位滿足圖根導線精度,點位中誤差不超過±10cm,觀測歷元為10個,采樣間隔為1秒。觀測時,采用兩個不同的基準站進行兩次觀測,取兩次觀測的平均值作為圖根點的坐標值,且流動站距基準站的距離不大于4km,圖根點的高程采用GPS擬合 *** 測量獲得。
5.2 高程控制測量
考慮到礦山測量的特殊性,所以在測量時對區內控制點高程要求只要達到圖根導線的精度即可。規范對于附和路線或環線閉合差為≤±40 。
測區內全部控制點高程以GPS擬合高程伴隨平面控制測量進行聯測。GPS觀測全部采用邊連接和已知點之間連接;同步觀測儀器的觀測時段與平面控制測量相同。每時段觀測前后均量取天線高,且兩次量測的天線高互差都不大于3mm。
在高程擬和時,首先求得各點在WGS-84坐標系統下的大地高,然后以WGS-84坐標為基礎,用已知點LB03進行計算,求得LB05的高程與已知高程做比較,較差為6mm,符合規定要求,然后用兩已知點進行計算,求得所測各點的正常高。
精度要求:檢測 已有的控制點高差之差≤±50 ,取其2倍中誤差為限差。
經擬合計算,該網中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為9.6mm,分別為GO42和GO71。考慮到GPS網與高程真值存在差值,經實地三角高程檢測,各點位之間的高差符合規范要求。具體檢測的高差較差表如下:
序號 測站名 前視點名 往測高差 返測高差 平均高差 GPS測量高差 較差
1 G068 G067 0.650 -0.628 0.639 0.603 0.036
2 G036 G037 -1.220 1.278 -1.249 -1.209 -0.04
3 G046 G047 1.978 -1.992 1.985 1.965 0.02
4 G021 G024 0.228 -0.259 0.2435 0.29 -0.0465
5 G022 G023 1.312 -1.284 1.298 1.264 0.034
6 G050 G051 2.298 -2.269 2.2835 2.242 0.0415
7 G059 G058 1.798 -1.826 1.812 1.859 -0.047
9 G054 G055 2.128 -2.096 2.112 2.071 0.041
10 G014 G015 -0.088 0.059 -0.0735 -0.04 -0.0335
11 G004 G006 -2.152 2.122 -2.137 -2.106 -0.031
12 G069 G070 3.462 -3.426 3.444 3.412 0.032
13 G045 G046 2.695 -2.673 2.684 2.656 0.028
14 G040 G041 -0.892 0.885 -0.8885 -0.841 -0.0475
15 G039 G040 -1.392 1.371 -1.3815 -1.335 -0.0465
16 G031 G032 -1.913 1.926 -1.9195 -1.965 0.0455
17 G032 G033 -3.725 3.742 -3.7335 -3.78 0.0465
18 G042 G043 -3.529 3.534 -3.5315 -3.571 0.0395
19 G063 G064 0.602 -0.578 0.59 0.560 0.03
20 G064 G065 4.399 -4.384 4.3915 4.367 0.0245
以上數據均滿足規范要求。
6 地形圖測繪
碎部點數據利用廣州中海達測繪儀器公司的V8GPS-RTK進行采集,高程采用GPS擬合高程。由于測區內大面積闊葉林較多,直接影響了GPS –RTK的信號,對于RTK不能直接測定的點,采用全站儀測定。地形變化明顯的地方加測高程點,尤其對沖溝、溝渠按實地形狀詳細測繪。
碎步點都選擇在能反映地物和地貌特征的點上即地物的輪廓線和邊界線的轉折或交叉點,如各種建筑物、農田等面狀地物的棱角點和轉角點;道路、河流、圍墻等線性地物交叉點;電線桿、獨立樹、井蓋等點狀地物的幾何中心等。由于實測中有些地物形狀極不規則,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圖上大于0.4mm(在實地應為0.4Mmm,M為比例尺分母)時均表示出來;在圖上小于0.4mm則用直線連接。
6.1 1:1000地形圖測繪
測繪內容及取舍:
地形圖表示居民地、獨立地物、管線及垣柵、道路、水系、植被等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類控制點、地理名稱注記等。
地物、地貌的各項要素的表示 *** 和取舍原則,除執行“規范”、“圖式”外,根據本測區的具體情況補充如下:
(1) 對于RTK不能直接測定的點,采用全站儀測碎步點時,碎步點之間的距離不大于30米,測距更大長度不超過100米。
(2) 本次測區內房屋均為木質架空房屋,四點房屋一般打三個角點,多點房屋按南方測繪CASS6.1繪圖的規則打點。地物和地面相交時幾何圖形作為該建筑物的范圍線,即實測時以建筑物墻基礎外角為準,圖面采用虛線架空房屋加注“棚”表示。
(3) 測區內除13B公路外全部為機耕路,其他道路類型沒有涉及。13B公路在實地測其兩邊坐標,機耕路只測定中線點位坐標,寬度實地丈量,在拐點處、高程變換處或寬度有較大變化的位置采點。并加注高程注記。
(4) 測區內固定的灌溉水渠、干溝均在實地測量并在圖上表示,有名稱的加注名稱,并適當的測注高程。居民地外的各種水井均表示,供灌溉用的機井,加注“機”字。
(5) 測區內固定的植被、菜地、經濟作物地按相應符號表示。
(6) 不測繪境界。
6.2 1:5000地形圖測繪
(1) 對于RTK不能直接測定的點,采用全站儀測碎步點時,碎步點之間的距離不大于100米,測距更大長度不超過350米。
(2) 居民地重點測繪,在圖上準確繪出外輪廓的平面位置,正確顯示出各種類型居民地的特點。
(3) 測區內的道路準確測繪,等級分明、取舍得當、注記正確,并與其它地形要素的關系明確。
(4) 測區內的河流、溝渠寬度大于3米的用雙線依比例尺表示,小于3米的用單線表示。池塘邊線以塘坎邊線繪出,圖上面積小于4平方毫米的不表示。居民地外的各種水井適當取舍 ,供灌溉用的機井,加注“機”字。
(5) 通訊線未表示,電力線只表示10kv以上且固定的高壓電線,10kv的高壓電線只準確測繪轉折處,其余位置配置符號。當電壓在35kv以上時,應加注電壓數(以kv為單位),且分出桿上和塔上的電力線,桿、塔位置逐個繪出。沿公路、鐵路兩側的電力線,在圖上距道路符號中心線5mm以內時可不表示,但在分岔、轉折出圖廓時在圖內繪一段符號以示走向。
(6) 測區內植被、固定的菜地、經濟作物地均按相應符號表示。
(7) 野外田坎大于0.5m的表示,并測注高程或注記比高。測區內有些地區因采土破壞了原有地形,對此以亂掘地表示,實測其范圍及適當測量代表地面的高程。
(8) 測區內已有鉆孔29個(實地已有27個,放樣待鉆鉆孔兩個),以及設計鉆孔若干個,已有鉆孔按實地位置測其坐標并用實心圓表示在圖上加注高程和孔號,尚未打孔但地質人員已經設計號坐標的鉆孔,按嘉西公司提供的坐標展繪在圖上用空心圓表示并加注孔號,即ZK###。
6.3 數字化作業要求
(1) 保持每個地物尤其是線狀地物的完整性,線形要連續;面狀地物應保證邊線的完整封閉;繪地物注意使用好捕捉工具,保證拓撲關系正確,不遺留懸掛點。
(2) 所有建筑物的面域均需獨立閉合,遇有兩建筑物共有線時需重疊表示,1:5000比例尺地形圖范圍內,所有獨立房屋均以依比例尺房屋表示,中間加注暈線。
(3) 線形地物一般采用“線型繪制”的 *** 采集。符號線的配置一律配在前進方向的左邊(即寬度值恒為正)。注意編輯和保留骨架線、框架線、軸線等重要的信息線,只有在繪圖輸出時才關閉相應的圖層。
分幅時,骨架線、框架線要斷在圖幅接邊處。
(4) 注記 *** :注記字體規定見相應規范要求,字體設置統一為“RS+HZTXT”。
(5) 道路的表示:13號公路按四級公路表示,寬度為0.4mm。
(6) 大面積的植被按右側菜單植被中的相應代碼繪制,植被符號軟件自動填充,植被邊界保持封閉。
(7) 提交的圖形成果保證圖面視覺效果及圖面負載的合理性。
7 質量保證措施
(1) 對測區的之一幅圖及時進行了檢查,針對測區情況統一認識,及時處理和發現的問題。檢查人員認真負責,填寫齊全各項表格和數據。
(2) 檢查內容分為:內業檢查圖面;外業巡視檢查圖幅的相對精度(丈量地物間距);外業檢查地物的絕對精度(實測碎部點的坐標和高程);數據檢查。
(3) 實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作業組和項目部對產品進行了100%的內外業檢查,過程檢查要貫穿生產過程,由作業組長和檢查員負責,確認無誤,可上交成果。隊總工辦按國家相應標準進行隊級檢查。
經隊級檢查合格的產品提交甲方,由甲方組織測繪專家進行驗收并出具驗收報告。
8 上交資料
(1) 1:1000地形圖四份;
(2) 1:5000地形圖四份;
(3) GPS控制點成果表、GPS控制網圖、平差計算表兩份
(4) 原始觀測記錄表、點之記兩份;
(5) 技術設計書兩份;
(6) 技術總結兩份;
(7) 圖幅接圖表兩份;
(8) 以上資料的電子文檔資料兩份。
附件:儀器鑒定資料
航空攝影測繪報告怎么寫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航空攝影測繪報告怎么寫的、航空攝影測繪報告怎么寫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